风池,出《灵枢·热病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在项部,当枕骨之下,与风府相平,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。布有枕小神经分支和枕动、静脉分支。 风为百病之长,高巅之顶,独风可到。以风字命之,说明既是易受风邪侵袭之所,又是祛风的要穴。“池”字- -指其形凹陷,二有护城河之意,是头颈交界的重要屏障,故名风池。
【功能主治】 主治头痛,头晕,伤风感冒,鼻渊,鼻衄,目赤肿痛,迎风流泪,夜盲症,耳鸣,耳聋,颈项强痛,落枕,荨麻疹,丹毒,及神经衰弱,癫痫,高血压,甲状腺肿,电光性眼炎,视神经萎缩等。向鼻尖方向直刺0.8—1.2寸。
【取穴位置】 风池穴在耳后,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凹陷,它入后发髻一寸半的位置上。 正坐或俯卧位,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,大致与耳垂齐平处,用力按压有酸胀、脑部沉重感,即是风池穴。 日常保健可采用简便取穴方法,如用于治疗中,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精准使用。
【针灸治疗】 针尖微向下,向鼻尖斜刺0.8~1.2寸 深部中间为延髓,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。针刺前,医生应对相关器具与操作手进行消毒,观察患者的机能状态和体质状态,确定相关治疗量。患者空腹、饱食、极度疲劳、精神过度紧张、有凝血功能障碍,或皮肤有感染、溃疡,痰痕等不适合进行针刺治疗 注意,针刺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操作进行,切勿自行操作。
【按摩治疗】 日常按摩风池六可以清头明目、通利宫窍 患者自行准确定位风池穴后,可对于穴位局部进行按揉或敲打。以自觉轻微酸胀为度,不可用力过大,以免损伤局部皮肤、肌肉 注意如果局部皮肤破损,此时禁止按摩风池六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