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门穴(BL12)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,别名:热府;又有左为风门,右为热府之说。为督脉、足太阳经交会穴。出自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风眩头痛,鼻不利,时嚏,清涕自出,风门主之。”“风门者,风所出入之门也(《会元针灸学》)。”穴在第二椎下两旁,为风邪出入之门户,主治风疾,故名风门。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。
【功能主治】 风门穴的主治疾病为:感冒、颈椎痛、肩膀酸痛等。强力按压此穴位,能促进组织的发达,使身心—面作用旺盛,—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。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。首先,深呼吸,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,缓缓吐气。经6秒钟后,再慢慢的放手。以此要领重复做10次到30次。 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,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。
【取穴位置】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,风门穴位于背部,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(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)的中心,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(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)。此两处就是“风门穴”。 低头屈颈,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2个椎体,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可取穴。
【针灸治疗】 向棘突或向下斜刺0.5~0.8寸 针感为局部酸胀,有时可向肋间扩散,热症宜点刺放血。本穴不能向前或向内直刺或深刺,以免刺伤肺脏,引起气胸。 针刺前医师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,清水冲净后用75%乙醇棉球对医生双手以及穴位皮肤处常规消毒。 注意: 针刺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操作进行,切勿自行操作。
【按摩治疗】 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摩风门穴可辅助防治流行性感冒、肩背疼痛等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,深呼吸,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,缓缓吐气;经6秒钟后,缓慢放手,以此要领重复做10-30次 以自觉轻微酸胀为度,不可用力过大,以免损伤局部皮肤、肌肉。 |